凝聚共识,筑梦中华|小喇叭系列栏目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

发布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0

嗨,您好,欢迎收听“凝聚共识,筑梦中华”系列栏目,我是今天的广播员陈欣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国家力量的精神纽带,是定向社会前行的根本指南,更是引领青年践行初心的不朽旗帜。它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勾勒出时代发展的价值坐标。我们将循着12 项价值准则,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探寻真理的力量,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图景,从历史传承到时代使命,挖掘核心价值与青年成长的深层联结,让 24 字箴言成为青春路上的引路星。

(图片1:法治)

今天,我们将了解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标志。法治的核心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活动。从“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法治为中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提供了最稳固的航道,它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法治意味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对于教育学院的我们来说,法治价值观也深深植根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如《教育政策法规解读》的专业课程中,老师常常会引导我们分析真实的案例,让我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法治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在完成课程报告时,无论是严格规范地引用参考文献以避免学术不端,还是在团队内部明确分工与责任,都是我们对契约精神和程序意识的初步体验。

我们不仅在学习专业法规中树立起依法执教的坚定信念,更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亲身体验法治的力量。法治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遵守,更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每个人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准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努力践行法治精神,以身作则,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在校园,各类关于法治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则让我们成为了法治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通过的各类教育法规不仅填补了立法空白,为教育发展注入稳定预期,也为我们教育学子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指引。法律强调科学保教和专业师资建设,也提醒我们在专业学习中重视教育规律,持续提升自身素养。我们有责任将法治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未来在保育教育、家园合作甚至政策研究中,我们都应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在法律框架内守护童年、推动实践,让专业成长与国家法治进程同频共振。作为未来教育工作的承担者,我们应当主动关注法律中对儿童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受教育权的系统规定,在日后设计教学活动、进行班级管理时,牢固树立依法保护儿童权益的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青年的精神底色,更是砥砺前行的“压舱石”,任凭风浪起,心中的航向始终稳如磐石。当青春与核心价值同行,个人理想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生命价值亦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愿每一位学子都能以核心价值为本,在校园实践中践行责任担当,在专业深耕中锤炼过硬本领,在时代浪潮中校准人生航向,让青春的脚步始终与社会进步同频、与国家发展同向,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