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上海戏剧学院周艳霞副教授应邀来我校教育学院开展讲座

为了让我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在声乐练习上有更好的理解,2019年4月17日下午16:05 ,“如何理解我们人类的声音”专家讲座在晖华楼报告厅顺利开展。我院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副教授周艳霞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教育学院向宏兴老师主持讲座。

周艳霞老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硕士研究生学历,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从事声乐表演教学与研究工作。她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声乐协会会员,担任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她的专业专长是美声、音乐剧演唱、身体声音情感综合训练以及演员的能量训练

  

(图片1:周艳霞老师主讲本次讲座1

首先,周老师以“除了声带,人类还有什么部位与发声有关?”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同学们可能都会认为声带是最重要的部分,而身体其他部分与发声不相关,实则不然,周老师解释道:“同学们往往在发声时会忽略身体,但身体其实参与很多的工作,将不同身体比作不同乐器,身体的各种器官是乐器的各个部件,想要唱歌唱得好,就要把乐器做好,因为不同的身体有着不同的质感。”同学们在浴室的歌声与在其他公共场所的歌声会有所不同,这是由肌肉和心理的因素导致的,而当代学生的通病就是不太关注演唱时的肌肉与心理。

  

(图片2:向宏兴老师主持

接着,周老师就如何放松肌肉提出解决方法。要做到突破紧张感,就要知道神经在什么地方进行反应,当同学们感受到寒冷或是恐惧时,背部就会收缩,背部的脊柱会有所反应。也就是说,当同学们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时,脊柱会承载压力。通常情况下的“抬头挺胸收腹”并不能解决问题,释放脊柱就是要让脊柱垂直。周老师把人体比作一根丝巾,当一只手抓着丝巾的一端,丝巾因自然的吸引力而向地面垂直,其中的要点就是手部的这一个支点。若没有良好的站姿,就会有很多个支点,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头顶与双脚要呈两点一线的状态垂直于地面。周老师总结道,学会将身体交给大地,大地就会给予力量。

  

(图片3:周艳霞老师主讲本次讲座2

然后,周老师以灌入一半水的杯子为例,向同学们阐述声音的不同质感。老师用手护住杯子的一侧,另一只手分别敲击杯子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两次的声音质感差距甚小,都很沉闷,但当一侧的手离开后再进行敲击,两次的声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上半边杯子发出的声音明显更加清脆悦耳。护住杯子的手就好似紧绷的肌肉,这样会让声音的弹性与振波消失,但肌肉也不能过于松弛,否则演唱者的状态会变得很僵硬。老师明确提出她的观点——好的声音就是“落”的声音,在脊柱参与内在呼吸的同时,落下的字音会非常干净,不要只靠蛮力,进行“呐喊式”演唱,要将全身放入音乐,要让观众听到通透的音乐。

最后,周老师强调演唱时要富有想象力,没有画面感的单纯演唱,演唱者的艺术感就不会放大。周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倡同学们可以进行演唱曲目的作画,先画出来,观赏自己的作品,有了画面感,就会出现同一首歌的不同效果。演唱者可以依靠这个办法,演奏者更是如此,不一样的感觉会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音乐。

  

(图片4: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认真听讲)

本次讲座到此圆满结束。周艳霞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建议运用到个人的声乐练习中去,学会适度地放松肌肉,突破紧张感,专注于自己的身体,这既是声音的通道,也是艺术的通道。

教育学院(处)供稿

撰文\杨钰琳

  摄影\徐海潆

编辑\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