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声寻梦,“音”你而来 | 教育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决赛圆满结束

发布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2

音符叩响星光,在秋夜里交织成星河,十月的晚风裹着歌声在剧场间回荡,让旋律成为心与心共鸣的桥梁。为见证青春加冕搭建巅峰舞台,为绽放教育学院学子的音乐光芒,“逐声寻梦,‘音’你而来”教育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决赛于10月15日16:15在晖华楼小剧场如期启幕。

(图片1:教育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决赛如期启幕)

莅临本次大赛的评委有: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沈思、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浩、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明晶、校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赵一腾、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王定荣老师、教育学院辅导员车靖老师。出席本次大赛的嘉宾有:教育学院各位正副辅导员们。

(图片2:评委)

决赛启幕,全场目光聚焦。礼堂内掌声雷动,观众们满怀期待,神情热切。所有人的视线紧追聚光灯,兴奋与期待交织,一同等候着选手们的精彩开唱。

双人合作演唱

大赛分为两轮,双人合作演唱和单人演唱。第一轮,晋级的选手已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五组两两合唱。

第一组由柏逸澄、徐佳莉演唱《手心的蔷薇》。歌声里满是故事感,高低音衔接自然,让听众深深沉醉在旋律之中。

(图片3:第一组柏逸澄、徐佳莉演唱《手心的蔷薇》)

第二组由刘家米、孙耘演唱《那个女孩》。两人用清澈声线勾勒青春故事,情感真挚细腻,轻易勾起听众共鸣。

(图片4:第二组刘家米、孙耘演唱《那个女孩》)

第三组由王依馨、赵希砚演唱《永不失联的爱》。温柔唱腔包裹深情,气息平稳绵长,将爱意传递得格外动人。

(图片5:第三组王依馨、赵希砚演唱《永不失联的爱》)

第四组由金慧、宋雨涵演唱《天若有情》。歌声里藏着江湖柔情,声线适配度高,把歌曲韵味诠释得恰到好处。

(图片6:第四组金慧、宋雨涵演唱《天若有情》)

第五组由徐欣仪、邱棋演唱《不该》。高低音配合默契,情感层层递进,完美还原了歌曲里的遗憾与怅惘。

(图片7:第五组徐欣仪、邱棋演唱《不该》)

串场表演

第一轮过后,由第十六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冠军,来自24英语(专升本)2班的兰岚同学带来串场节目《爱》。清甜声线满是治愈感,将《爱》的温暖传递到赛场每个角落,把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图片8:24英语(专升本)2班的兰岚同学串场节目《爱》)

选手独唱

根据评委第一轮的打分,按照分数排名,共有五位选手成功进入第二轮。

徐佳莉带来了《诀爱》。高音清亮有力量,情感层层递进,将爱恨纠葛唱得动人心魄。

(图片9:徐佳莉《诀爱》)

刘家米带来了《拆穿》。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唱腔里藏着故事感,轻易戳中听众心绪。

(图片10:刘家米带来了《拆穿》)

孙耘带来了《The Loneliest Girl》。英文发音标准,声线适配歌曲的孤独氛围,感染力极强。

(图片11: 孙耘《The Loneliest Girl》)

徐欣仪带来了《君》。歌声清丽婉转,满是古典雅致感,让人仿佛坠入诗意意境。

(图片12:徐欣仪《君》)

邱棋带来了《意外》。唱腔富有张力,情绪把控精准,将歌曲的戏剧性完美展现。

(图片13:邱棋《意外》)

返场演唱

仍有各自不同凡响的精彩,歌唱的舞台依旧为他们敞开。

柏逸澄带来了《偷心》。声线自带磁性,将歌曲里的缠绵张力拉满,每一句都格外抓耳。

(图片14:柏逸澄《偷心》)

王依馨带来了《身骑白马》。戏腔与流行完美融合,气息稳定又有爆发力,韵味十足。

(图片15:王依馨《身骑白马》)

赵希砚带来了《同手同脚》。歌声里满是温情,细腻唱腔传递出的手足情深格外动人。

(图片16:赵希砚《同手同脚》)

金慧带来了《如果爱忘了》。温柔唱腔裹着怅惘,把歌曲的遗憾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图片17:金慧《如果爱忘了》)

宋雨涵带来了《我怀念的》。共情力十足,把歌曲里的回忆与遗憾唱得格外真实。

(图片18:宋雨涵《我怀念的》)

串场表演

在紧张刺激的计分过程中,由24小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2班的蒋星潼带来串场节目《乌兰巴托的夜》。歌声自带辽阔意境,将草原夜色的静谧与悠远唱进人心,瞬间拉满氛围感,抚平了现场紧张的气氛。

(图片19:24小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2班蒋星潼串场节目《乌兰巴托的夜》)

颁奖仪式

让我们恭喜以下获奖选手:

一等奖

(图片20:一等奖)

二等奖

(图片21:二等奖)

三等奖

(图片22:三等奖)

逐光之声奖

(图片23:逐光之声奖)

(图片24:大合照1)

璀璨的灯彻夜明亮,照亮了逐梦的赛场,歌声与热爱撞个满怀,谱就最热烈的乐章。旋律漫过礼堂,温暖心房;青春绽在舞台,永不散场。时光未央,今夜的精彩已镌刻成难忘;未来滚烫,下一场盛宴仍值得翘首以望。让我们带着这份音乐的感动,继续在青春里放声歌唱,用热爱续写更多华章。期待下次音乐相逢,我们不见不散!

(图片25:大合照2)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