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题立新,辩理明道|教育学院辩论助理进班破题第一讲

发布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5浏览次数:11

深入贯彻我校“三抓三坚持”教育理念,协助2025级新生精准理解辩论训练核心要义,在学院党总支指导下,大一教研组联合教育学院辩论助理团队,于2025年10月22日晚自习时段,面向2025级大一新生及专升本、高本年级学生,同步开展辩论课程体系第一讲——进班破题指导。

辩论破题是辩论的起点与基石,破题方向的精准把控往往直接决定辩论走向。一次严密破题能锚定立场、搭建论证框架、预留反驳靶点;若破题偏差,再充分的论据也会南辕北辙。本次破题指导以理论基础为核心,结合精选辩论赛事视频讲授要点。

理解辩题:精准解码,规避偏差

辩题“缺爱/不缺爱的人更懂如何爱人”为例,需实现三层穿透:先明确“缺爱”是长期情感不足还是阶段性缺失,“懂如何爱人”的评判标准是感知能力还是付出适配性;再结合当代青年情感现状把握背景;最后规避关键词混淆,如“懂爱人”是认知层面,非行为层面——过往比赛常因混淆二者导致立场偏移。通过辩论视频片段,同学们直观感受精准理解的重要性。

(图片1:理解辩题1)

(图片2:理解辩题2)

(图片3:理解辩题3)

(图片4:理解辩题4)

(图片5:理解辩题5)

(图片6:理解辩题6)

(图片7:理解辩题7)

拆解结构:厘清分歧,预判攻防

辩论助理指导同学们结合辩题具体展开讨论,以“怀念过去是不是刻舟求剑”为样本,先锚定立场,例如“是刻舟求剑”,界定“刻舟求剑”是用静态认知应对动态现实;再梳理核心分歧——“怀念是静态复刻还是动态传承”;最后预判对方论点,如对方可能以“怀念能汲取经验”立论,需提前准备“经验时效性边界”等反驳思路,通过省赛攻防片段演示如何锁定漏洞。现场氛围热烈高涨,同学们情绪积极饱满,围绕辩题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不时因观点碰撞展开热烈交流,还主动分享自己的思考角度,整个讨论氛围浓厚。

(图片8:拆解结构1)

(图片9:拆解结构2)

(图片10:拆解结构3)

(图片11:拆解结构4)

(图片12:拆解结构5)

多维切入,构建立体论证

辩论助理指导同学们针对具体辩题结合维度破题,如“缺爱者更懂爱人”,可从事实维度进行破题,引用《中国青年情感心理发展报告(2024)》中“缺爱者共情能力高18.7%”的数据支撑立场,反驳“不缺爱者更懂爱人”时,可举“部分人因情感过剩陷入自我中心”的案例。

针对“怀念非刻舟求剑”,可从逻辑维度破题,若对方将“怀念=汲取经验=不刻舟求剑”,可指出其偷换概念——“汲取经验”需动态适配,静态复刻才是刻舟求剑。

同时,两个辩题也可从价值维度锚定内核,“缺爱者更懂爱人”紧扣“创伤与共情的正向关联”论证同理心,“怀念非刻舟求剑”立足“历史传承与创新统一”凸显“以史为鉴”的价值。

(图片13:辩论助理指导1)

(图片14:辩论助理指导2)

(图片15:辩论助理指导3)

(图片16:辩论助理指导4)

(图片17:集体照)

本次辩论助理进班破题指导,通过“理论讲授+实践答疑”的结合方式,既有效提升了新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为后续辩论训练的顺利开展注入持久动力。

后续,大一教研组与辩论助理团队将结合本次指导收集的学员问题,在辩论系列课程第二讲中进行解答,帮助大家巩固所学、持续打磨破题能力,助力大家在思辨中夯实基础,在交锋中精进能力,切实将“三抓三坚持”的教育理念融入每一次训练。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