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合照1)
毕业是千万个夏天的故事,
千百万个人,
千百万个不同的夏天,
相同的只是告别。
一篇征文·回首往昔
时光
17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3班
张思怡
整理宿舍的时候,发现了四年前的预录取通知书,回忆涌现,时光倒流......
第一次班会,因为找不到教室而迟到了。在讲台上看见32位朋友和班助理学姐时,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我上大学了。
第一次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十人十一脚。我们在比赛前找空课时间练习,当时没有专用绑带,体育委员用胶带绑,把大家的脚踝磨红了,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第一次迎新晚会。我们班出的节目是全班打CUPS,这样的表演形式比较少见,老师给了我们很大期望,所有人都压力很大。因为人数不够,有很多学姐和其他班级的学生都来帮忙。演出圆满结束,台下的掌声就是对我们的认可和赞赏。
第一次参加合唱比赛。经常能够在早自习结束前的十分钟在教室听见《贝加尔湖畔》的音乐,即使大家困意浓浓,但是依旧能够准确的唱出歌词。回想决赛当天,男生西装革履,女生穿着淡蓝色纱裙,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很美......
大二开始,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去参加社团,去面试各类学生组织,都希望自己能够为学校尽一份力,获得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
转眼间已经大四,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离开,感谢母校给了我们相聚的机会,也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很多人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但是大学生活比社会多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选择、少了一些烦恼,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好好珍惜大学生活。
最后,我想要感谢在天华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的鼓励和信任,让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感谢母校,感恩天华!
(图片2:合照2)
感恩母校
17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3班
王鑫豪
毕业在即,四年的本科时光即将结束。还依稀记得第一次乘坐嘉定51路来到天华,看着东大门上的“天华学院”,心里激动万分,这就是即将开启新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的母校——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从懵懂的大一新生到现在能独当一面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天华学院优质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预备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天华教你学英语”、“辩论训练”、“经典阅读系列活动”等富含天华特色的教学活动,都让我们天华学子获得了全方位的均衡发展。不仅如此,“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也被我们牢记在心。
时光荏苒,四年来,有四位辅导员带领过我们17级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3班——平易近人的叶双老师、美丽善良的贾孟云老师、亲近可爱的姜婷婷老师和高冷神秘的杨荻老师,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还有所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们都将铭记于心,感谢你们!
四年的回忆都历历在目,作为一名天华人,在天华精彩的四年将永远成为我心中美好的存在。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除了分离的不舍,我在这里还要祝愿所有17级毕业生能够在人生的新阶段上绽放光芒,拥有灿烂的未来!再见了天华,我们爱你!
(图片3:合照3)
一句告白·恋恋不舍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与君同船渡,达岸各自归。
已知离别近,欲别朋友难。
别离不是愁,终会再聚首。
一条建议·抚今追昔
希望光华楼的教室能够装投影仪,更有利于学生清楚地观看屏幕。
希望母校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规划地越来越好。
祝愿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祝愿母校成就明日精英,培育世界人才!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