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的号召,加强党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支部开展了“红色基地大寻访”活动,呼应各位师生党员和预备党员回顾前辈走过的革命路,深刻了解学习革命史,切身感悟体会革命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初心,承担着责任,实现着使命。此次活动由支部全体成员利用假期探访参观身边的红色基地,携带支部自行设计的手卡进行线上加线下打卡,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参观过程,并进行了心得感悟的交流分享。
打卡活动
本次活动共打卡了10余个红色基地,涉及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其中有中共一大会址、四行仓库、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在寻访红色基地的过程中,许多师生党员和预备党员产生了很强的共鸣,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个人感想
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支部书记 张子璠: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巴金故居。走近庭院,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幢藏青色二层花园洋房,墙上布满了爬山虎藤,庭院里一年四季的树木花草,且大部分都是巴老及家人亲自栽种的。一棵高大挺拔的腊梅树枝上开满了金黄色花朵,阵阵的幽香给小院增添了丝丝春的气息。
回顾巴老的人生经历,我不禁感慨万千。谁曾想一个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环境下的富家子弟,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洪流中。他在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下,于1923年毅然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大胆、叛逆,渴望自由,富有理想和热情,憎恨腐朽的封建制度,虽在法国求学,仍关心着祖国的颠簸命运,以无羁的探索和反抗精神奋斗终生。
那是一个净化尘世的地方,是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一份清明的地方。半个世纪以来,这座小园留下了巴金先生深深的足迹,这座小院见证了他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和风风雨雨。虽然巴老走了,但他的作品将长青、鲜活和不朽,他那颗永远燃烧的心和不老的魂灵,将在新世纪中不再忧伤!
(图片1:支部成员图片1)
党员 方心懿:
我打卡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这里陈列了许多中共三大之后,中央局机关在上海开展工作的情况有关的文字物品等资料,视频结合图片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一同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事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卅运动,数千名工人和学生共同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运动,谱写下了历史的重要一页。他们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图片2:支部成员图片2)
(图片3:支部成员图片3)
预备党员 王宇曈:
走进陵园大门,过桥就是容纳千人的纪念广场,广场的北端矗立着一座纪念塔,上书毛体“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塔的北面是约二亩地的烈士墓地,长眠着为解放周浦地区而牺牲的一百二十七位外省籍的解放军指战员。
陵园的革命烈士史迹陈列室内,陈列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以后四个革命历史阶段本区具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不同时代,都有英雄,为了我们,为了国家,他们奋勇上前,视死如归,这些英雄烈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这次的参观,加深我对祖国的热爱,对现在生活的珍惜,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忠诚于党,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价值的决心,始终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
(图片4:支部成员图片4)
预备党员 黄涵沁:
本次我选择的红色基地是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始建于1931年。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
四行仓库对于我们都不陌生,此前的一部电影更是把这个红色基地更加深刻的烙印在了我们心中,四行仓库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青年人铭记历史,铭记那时革命先烈们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更是要我们以坚持顽强的心,冲向更加明亮的蓝天,展望更加美好而强大的未来!
(图片5:支部成员图片5)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中国的空前盛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领导,也离不开各位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辉煌历史。本次红色基地寻访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支部内的凝聚力、责任感和党性建设,同时激励广大党员和预备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