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明言辩协 | 谁语争锋,巅峰对决—— 学前教育学院第一届“言明杯”辩论赛系列报道(三)

古有卧龙诸葛舌战群儒,今有天华学子慷慨陈词。为进一步落实我校“三抓三坚持”育人机制,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学前教育学院于2021年12月2日12:00在光华楼204、215举办学前教育学院第一届“言明杯”辩论赛第五、六场比赛。

赛场上双方辩手以辩会友,以论明智。尤其是在最精彩的自由辩论环节,现场气氛迅速升温。接下来让我们聚焦现场,看看他们的精彩表现。

第五场比赛的辩题是:当今社会,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对大学生择业哪个更重要。

正方:当今社会,个人需求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反方:当今社会,社会需求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正方选手是来自19学前教育的队伍:

(图片1:正方队伍1)

反方选手是来自20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队伍:

(图片2:反方队伍2)

定义

正反双方都对“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做了明确的定义,对重要性进行了各自的阐释。

论点概述

正方:

1. 判断标准:清晰认知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 界定: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掌握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个人需求更能发挥自我价值。

3. 个人需求是大学生择业的出发点,能让大学生与选择的岗位更加适配。

4. 只有先考虑个人需求,才能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做出正确地就业选择。

反方:

1. 判断标准:社会需求为个人价值创造了条件。

2. 界定:社会缺什么样的人才,才会提供什么样的岗位。

3. 择业是回馈社会的一种表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团体的一份子,没有社会,就没有任何价值。

攻辩与自由辩论环节

(图片3:“言明杯”辩论赛3)

正方:个人需求是择业的指路灯,社会需求的广泛性会使大学生陷入迷茫之中。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前沿群体,以个人发展为主,才能更好地实现伟大复兴,提高大家的奉献意识。同时,个人需求的实现能够推动社会需求的实现,所以社会应该量才适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资源。

(图片4:“言明杯”辩论赛4)

(图片5:“言明杯”辩论赛5)

反方:在择业中,大学生只考虑个人需求过于理想化。很多情况下,社会需求不可能因为个人需求而改变,所以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适应社会趋势。除此,只有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择业,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评委总结点评

正反双方要学会随机应变,抓住对方在场上表达中的漏洞去驳斥,而不要选择逃避或者只表达自己队伍事先准备好的论点。同时,正反双方在论证过程中应把握好尺度,坚持既定的标准,不断延展已提出的观点,最后进行观点解释。

第六场比赛的辩题是:垃圾分类的推进主要靠教育引导还是规定强制

正方:垃圾分类的推进主要靠教育引导

反方:垃圾分类的推进主要靠规定强制

正方选手是来自21学前教育(专升本)的队伍:

反方选手是来自21学前教育(高本贯通)的队伍:

定义

双方一辩都对“教育”、“教育引导”、“规定”、“强制”做出了直观定义,并详细阐述己方观点。

论点概述

正方:

1.推进垃圾分类主要靠教育引导才能让人们将垃圾分类变成习惯。

2.推进垃圾分类主要靠教育引导才能让人懂得如何去做到垃圾分类。

反方:

1.垃圾分类要以法制为基础,应从根本性、需求性,解决措施以及损失比这四个方面来考虑。

2.垃圾分类并不是我国专利。同时,大部分国家都是通过立法进行垃圾分类的管控。

3.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公共利益,而维护公共利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强制规定。

攻辩与自由辩论环节

正方:在教育引导下,大多数人乐意遵循法律法规,而在强制规定下,少部分人愿意遵守规定。其次,垃圾分类问题极其复杂,没有教育引导则无法完成。而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对垃圾分类会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

反方:如果缺乏法律保障,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将难以建立起完善的衔接机构,最终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并且光靠教育是不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仍需要用规定的强制手段来支持垃圾分类。

评委总结点评

正反双方在对于辩题的关键点都做了一定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论点。但是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都未将案例结合现状进行深入解答,这就导致了辩论内容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升华。

至此,学前教育学院第一届“言明杯”辩论赛第五、六场辩论赛已拉下帷幕。辩论如火,淬炼真金。每一位辩手都是闪光的金子,在辩论舞台尽情展现自己的光芒。因为热爱,因为勇气,他们胸有成竹,掷地有声。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份热爱,提升自己的辩论水平,开阔自己的思维并在后续的训练和比赛中大放光彩。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 

撰稿/孙宗叶、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