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寄情于声,同心战“疫” | “小喇叭”电台之“战‘疫’有我,为爱发声”(第一期)

各位听众晚上好,欢迎大家在结束了一周繁忙的学习与工作后,收听“小喇叭”电台之“战‘疫’有我,为爱发声”栏目,我是今天的广播员徐婷,另一位广播员是张文心同学,她将为我们播报各位同学的来信。

寒来暑往,从2019年的年末到2022年的今天,我们早已数不清和新冠疫情一起经历了多少。在这段时间里,你是否有计划未曾实现,有遗憾未曾弥补;亦或是有心情想要记录,有事情想要诉说?前段时间,我们栏目向全院学生开展了征集活动,在这里,我们会挑选部分同学的来信与大家分享。

战疫有我

今天,首先和大家分享的是19艺术教育1班的舒瑜沁同学的来信。她在信中说道:

在本次疫情期间,我选择了回家上网课,一方面是待在家里更开心,另一方面是可以和家人交流很多事情,但是回到家后,我才发现他们比以前更忙。我的妈妈是个肺科医生,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初期,她就一直很忙碌,但当时还有几天休息时间,可是这次她已经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了,每天下班回家都快12点了,本来以为到家以后她就可以休息了,可是连绵不断的电话,让她不得不在睡梦中一次又一次醒来,高强度的工作,迫使她现在比以前憔悴了很多。我明白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是我更希望每一个医生包括每一个抗击疫情的工作者们在战胜疫情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

近期上海疫情严重,像舒瑜沁同学母亲一样抗击疫情的工作者不在少数,来自20学前教育(国际课程合作)2班的张欣韵同学也在来信中提到了她父亲近期工作任务之繁重。她在信中这样说道:

因为疫情肆虐,我爸爸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调整:专门运送需要隔离的人员、维持做核酸人员的秩序。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00后的年轻人,最近由于特殊时期,他们需要每天凌晨3点起床,晚上摸着黑回来。处于疫情前线的爸爸不辞辛劳,坚持再坚持,还抽空在家庭群里报平安、抚人心,在疫情期间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相信党和政府”。在疫情第一线像爸爸这样的工作人员数不胜数,这无疑给大后方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能够安心地学习生活。我也祈祷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好!冬去春来,万物更新,旧疾当愈!

同心战疫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来自21学前教育(国际课程合作)2班的吴一可同学写给她父亲的信。

抗疫战场,党旗飘扬

——致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见信如吾,展信安好!

2022年2月,新冠病毒像一只狰狞的怪兽,在上海肆虐。上海疫情日益严重,使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学生老师们都开始了居家网课,许多企业也开始号召居家办公。但爸爸您在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通知后,毅然前往上海市公共安全卫生中心。您说,我是中共党员,走向防疫一线是中共党员的使命,责无旁贷!

作为上海市疫情防控社会心理疏导专家的爸爸,一直战斗在防疫第一线,早在2020年时,您就参与了上海市心理医生援助队,如今上海疫情严峻,您又冲向抗疫一线,除了疏导宣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也为一线抗疫医务人员提供有力心理支持,您轻轻松松的一句,“既要为新冠患者排忧解难,也要确保每位参加抗击疫情队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一定让您付出了无数心血。相信您一定能够帮助患者们、医护工作者们调整到最好的心理状态!

没有一次疫情不会过去!在这非常时期,我的感触良多。爸爸,您一直走在上海防控第一线,两年前也做好了随时驰援武汉的准备,当如今上海又深陷疫情之中,您的行动力、责任心,让我深受感动。我一定会牢记您的这份责任感,牢记您作为共产党员的奉献心,希望能早日成为像您一样有用的人!

吴一可同学的父亲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的勇气让人敬佩,也让人深受鼓舞,希望吴一可同学未来能够紧跟父亲的脚步,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再次感谢以上三位同学的来信,希望之后能有更多的同学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是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祝福。

愿十里春风,早日驱散病毒;盼万象更新,依然国泰民安。期待疫情过后与大家的重逢!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