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疫”路有我,志愿同行(第四期)

反复的疫情来的突然又猛烈,但是万籁俱静的城市,掩埋不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无数的身影冲在了抗疫的前线。那些平凡的人,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那些平凡的故事,蕴藏着最真实的情感。学前教育学院的同学们也在尽自己所能,勇担重任,展现青春力量。上网课之余,同学们利用空闲时间作为志愿者加入疫情防控的行动中。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抗疫志愿故事。

浦东新区

体会医护人员的不易

21学前教育(中本贯通)3班

姚瑒

最近随着疫情的逐渐严重,自疫情以来,我头一回感觉到它离我如此的近。随着下达的小区封闭管理的命令,我们一家三口都做起了抗疫志愿者,即使我们的能力仍有限,但与此同时,收获颇多。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再次战胜疫情!

(图片1:姚瑒同学核酸志愿者工作照)

20学前教育(中本贯通)2班

郁欣安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形势,日益增长的肺炎病例数量,为了增强大家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响应国家号召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中。主要工作是在社区宣传抗疫情防方法,引导社区居民预约核酸登记码,帮助工作人员维持核酸现场的秩序。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广大青年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深刻感知到作为青年,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片2:郁欣安同学核酸志愿者工作照) 

21学前教育(国际课程合作)1班

李文静

2022年3月28日是上海市采取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的第一天,我很荣幸参加了社区志愿者。在刚开始开展工作时,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尽快调整了状态。我主要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调整10人一组的核酸队伍。大部分居民都十分配合,而且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上网课的学生,我们进行了照顾,但由于网课的学生过多,最终采取一孩一长的措施。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健康云的二维码,但是小区中多数老人只能拿出身份证,所以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在自己手机上帮助老人登记信息获取相应的二维码,也成了另一份任务。

(图片3:李文静同学核酸志愿者工作照1)

(图片4:李文静同学核酸志愿者工作照2)

20学前教育(中本贯通)2班

周嘉琳

在志愿者服务中,我的工作是维持秩序,让居民和居民之间保持两米距离和帮居民提前准备好预约码。经过了志愿者服务,我更加体会到医务人员的的不易。天气慢慢变热,穿上防护服后会更加闷热,医务人员一天下来水都没法喝,真的非常的辛苦。向白衣天使致敬!

(图片5:周嘉琳同学核酸志愿者工作照)

奉贤区

耐心解释,不厌其烦

19学前教育(中本贯通)1班

高骏珺

在我们小区因疫情防控需要封闭管理进行核酸检测时,我主动到居委报名了防疫志愿者。我的工作是负责帮助小区里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登记健康云二维码和在做核酸时维持队伍秩序。因为老人对于流程不清楚,需要一名一名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当天晚上由于天气原因,大风蓝色预警,也为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长时间的站着也导致腿部肌肉酸痛,但大家在寒风中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这次志愿者,使我对所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都肃然起敬,也很开心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定能战胜疫情!

徐汇区

“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人”

20学前教育(中本贯通)2班

王乐天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敬佩防疫工作人员,所以这次社区招志愿者的时候我义不容辞地报名参加,我非常荣幸可以真正站到这个位置上,真正做了一次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一整天的工作下来,我体会到了每个防疫人员的不容易,一天下来他们不吃不喝,将自己投身进核酸检测的工作中,没有休息的时间,还特别关照我,工作结束的时候还对我说“妹妹辛苦了”。但这声“辛苦了”,应该由我向你们说,感谢你们用生命去保护我们,因为有你们的不断付出,才有我们的平安,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这场疫情!

普陀区

“不是袖手旁观,而是举手之劳”

19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3班

潘萧儿

疫情期间有幸成为抗疫志愿者之一,我的主要志愿者工作是维护核酸检测的排队秩序,帮助有困难的老人完成健康云的操作,从而能让整个核酸检测的过程更加顺利的完成。看着大白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忙碌一天,真的觉得非常心酸,比起更多的医护人员们,我的工作其实微不足道。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上海加油!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