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讲座观看学习活动

(图片1:二十大主题讲座)

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重视新时代十年总结,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于2022年11月16日下午13:00在光华楼204教室举行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讲座观看学习活动。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黄力之教授。

(图片2:观看学习合照)

(图片3:观看学习合照)

(图片4:观看学习合照)

(图片5:观看学习合照)

会议之初,黄力之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二十大的贯彻理念。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本次大会围绕二十大报告的主题框架、科学总结和主要理论创新三个部分进行深层论述。

黄力之教授首先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和框架,其中包含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诞生、大会主题和总体框架。他结合对应的报告内容,着重强调了总体框架的五个部分:

1)回顾历程(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2)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中心任务(第三部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具体部署(第四到十四部分):围绕“五位一体”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才支撑、法治中国、国家安全等作出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

5)根本保障(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觉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其次黄力之教授就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的科学总结进行详细阐述。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过去的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他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紧接着黄力之教授从两个方面解释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要理论创新:

(一)二十大报告的强烈理论创新意识

他指出在创新意识指导下,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

(二)二十大报告中的主要理论创新,其中包括:

1)标题的新意

2)提出“三个务必”

3)“自我革命”是第二个答案

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行”

5)六个坚持

6)党的中心任务

7)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8)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9)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10)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1)聚焦教育、科技、人才

12)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概念

13)五个“必由之路”,这十三个内容。

他强调,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最后黄力之教授着重强调了习近平新征程上的四个始终: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他希望同学们要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学习、全面贯彻、全面落实的要求,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