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生活中的数学)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学院科研团队能力,促进硕士点培育项目建设,学前教育学院的“天华幼教”讲坛第2期顺利开展。
第2期讲坛特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现任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旗舰期刊、学前教育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SSCI学术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副主编张晓教授于11月11日下午13:00依托腾讯会议线上开展《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活动、数学对话与幼儿的数学学习》讲座。
张晓教授首先展示了迄今为止的学前认知课程的教学成果,对本次讲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强调归纳。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数学认知强调了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帮助幼儿做好数学入学准备,促进幼儿进入中小学乃至终身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并借由美国ABC学前课程重视认知能力、成就动机、行为自控达到的良好学习效果强调了长期性学习的重要性。
(图片2:《指南》中的学前数学教育目标)
接着张晓教授以幼儿园中常见的几类数学活动为例,将数学活动分为四类:数字活动、图书活动、游戏活动与应用活动。他指出,数学应用活动即数学生活化最为有效,在生活中发掘数学元素更能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实用性。
(图片3:常见的数学活动)
(图片4:数学应用活动即数学生活化)
对于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多感受到数学元素,张晓教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环境创设中重现儿童园外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2.在集体教学中重现儿童园外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3.在园内生活中鼓励儿童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4.在每日常规中利用儿童园内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图片5:在环境创设中重现儿童园外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最后张晓教授详细介绍了教学活动的若干实践方法。他提倡要将“眼手口”并用的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师要具备“数学眼”来善于发现幼儿园内外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数学手”来创造幼儿园内富含数学元素的教育生活环境;“数学口”来与幼儿开展高质量的数学应用活动和数学应用对话。张晓教授用杜威的一句名言:“教育即生活。”结束了本次精彩的讲座,在讲座的最后也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与指导。
至此,本次《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活动、数学对话与幼儿的数学学习》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化为主题,阐述了数学生活化的重要内涵以及对儿童数学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意见。感谢张晓教授分享的科研方法与经验,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团队会汲取经验并加以运用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建设。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