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团建设

学前教育学院2024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2021级学前教育艺术教育2班

班级基本信息:

班级人数:37人

辅导员:高德翔

分组情况:每组3-7人,共计7组

调研主题:

1.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精神

3.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公民素养

4.重访革命遗址,重温革命精神


各组调研情况:

(图片1:各组调研情况


调研一组

探索传统文化,追寻上海记忆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华艺术宫、上海市嘉定区某街道社区

时间:2024年7月1日—2024年8月25日

方法:调查问卷(13道题目,发放150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13份)、访谈法、线下互动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宣传力度不足、公众认知度低,互动体验不足。部分公众对中华艺术宫的丰富文化资源和重要意义了解不足,参与度不高。部分观众反映在参观过程中互动体验环节较少,难以深入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我们通过多渠道加强宣传,利用发放问卷,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联合社区单位等组织,共同推广上海传统文化活动。并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画出你心目中的上海记忆等,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上海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未来,我们也会努力创新活动形式,深入挖掘主题,让公众更加注重上海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图片2:调研一组成员前往中华艺术宫参观和访谈调查)

(图片3:调研一组成员组织学生画出心目中的上海记忆)

调研二组

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光复路21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时间:2024年7月1日—2024年8月31日

方法:调查问卷(17个问题,发放10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访谈法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围绕上海市的红色景点——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展开。我们访谈过程中发现了解四行仓库的历史意义的人数并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深入了解了四行仓库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旨在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算在之后的宣传过程中努力宣传抗战纪念馆的文化意义等。通过实地走访、观看展览、听取讲解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图片4:调研二组成员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调研三组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精神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时间:2024年7月27日—2024年8月10日

方法:调查问卷(有9题,发放50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48份)、观察(观察的区域为上海市静安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访谈(访谈提纲有5题,在馆外进行访谈)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时,调研对象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多是因为暑期为旅游高峰,不少前往四行仓库的游客多是来上海旅游时抽出部分来参观的,或为学校、公司组织的活动,或多或少在时间上都不富裕,无法腾出时间配合我们的访谈。


(图片5:调研三组于上海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进行观察实践活动)

(图片6:调研三组成员于家中进行数据整合分析)

调研四组

承孔孟之道,扬华夏之精神

地点:上海市嘉定区南大街183号

时间:2024年7月28日—2024年8月10日

方法:观察法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在参加嘉定孔庙社会实践中也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有效传承和弘扬嘉定孔庙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同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是一大挑战。因此,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儒家文化的传统元素,如诵读经典、礼仪展示等,让大家亲身体验儒家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鼓励更多人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等,让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片7:调研四组实地走访观察

调研五组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时间:2024年7月15日—2024年8月15日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红色知识问答活动,随机访问路人)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在随机采访过程中,部分人并不是很愿意接受采访,为了得到较为可观的数据样本,采访活动持续了几天的时间。在知识问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并不是很了解红色知识,我们在过程中及时调整题目来解决这一难题。


(图片8:调研五组作业实地参观)

(图片9:调研五组成员随机走访路人)

调研六组

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地点: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庆华居委会

时间:2024年7月10日—2024年7月31日

方法:观察法、互动体验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由于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数量较多,材料包(包括颜料、石英砂、画笔、线稿等)的准备和分发工作量大,易出现遗漏或分配不均的情况。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年龄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小朋友可能缺乏绘画基础,难以快速掌握肌理画的技巧。绘画过程中,小朋友们可能会不小心将颜料溅到衣物或皮肤上,长时间的创作可能会让部分小朋友感到疲倦或失去兴趣,导致创作质量下降。活动当天,安排专人负责材料包的分发,并设置复核环节,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完整无误地领取到所需材料。在活动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或现场询问了解小朋友的年龄和技能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小朋友,大学生志愿者应给予更多耐心指导,简化教学步骤,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跟上进度,享受创作过程。提前准备围裙、手套等防护用品,鼓励小朋友们穿戴整齐后再开始创作。活动结束时,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域,让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作品观赏,并准备小礼品作为奖励,鼓励小朋友们的创作成果。


(图片10:调研六组小组成员开展体验活动)

调研七组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精神

地点: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时间:2024年7月5日—2024年7月27日

方法:问卷调查法(问题15个题目,发放100份、收回78份、有效问卷71份、问卷回收率78%、无效问卷7份)、文献研究、参观考察法。

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调查过程中,我们组问卷初稿在内部测试发放阶段,显示出了部分问题存在表述不清,顺序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此外,首轮问卷发放采用线下形式,与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同期进行,但由于受访者的完成度受到了炎热天气的影响,问卷回收率较低,且填写质量参差不齐。于是,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关于问卷本身,我们修改了问题,确保每个问句简洁明了,问题顺序遵循从易到难、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数据收集方面,改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问卷设置必填项等功能并控制了长度,还采用增加激励措施来增加完成度与促进高质量参与,最终实现了一个较为不错回收率。


(图片11:调研七组小组成员实地走访)

(图片12:调研七组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随着时间流逝,为期两月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也划上句号。21艺术教育2班调研小组共37人,总计7组。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公民素养”“重访革命遗址,重温革命精神”四大主题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有机会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更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线下走访、调查问卷、社区互动等形式,增强了调研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为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在活动期间,我们分组前往不同的实践地点,包括博物馆、社区、企业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能力、在压力下的应变能力等。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