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我校“三抓三坚持”特色教育理念,提高学学们的思维和辩论能力,积极促进各学院之间的辩论交流,教育学院辩论队与人工智能学院辩论队于2025年3月27日晚上19:30-20:30举行辩论友谊赛。
(图片1:辩论友谊赛1)
本次友谊赛辩题为别离让人生更完整/更遗憾。正方指出,别离意思为人生在经历、认知、情感等多个维度得以充实和全面发展。以自我认知别离对人生在成长、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究竟是起到丰富、完善的正向作用,还是带来难以弥补的缺失为基础判准进行论点阐述。
(图片2:辩论友谊赛2)
(图片3:辩论友谊赛3)
正方认为:别离促进个人成长,人们情感的波动会促使我们向内审视自我,同时别离带来的不舍与思念,也是情感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别离意味着走出舒适区,迎接未知的挑战。正是这些独特的情感,让我们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图片4:辩论友谊赛4)
(图片5:辩论友谊赛5)
反方认为别离指离别,分离,通常带有悲伤的情感。他们从“别离导致的负面情感是否远超过因它可能衍生出的积极情感而造成人生的遗憾”这一判准推出:别离所导致的未完成之事会带来终身遗憾,遗憾的持续滞后性总让人对别离拥有更痛的领悟。他们通过大量社会中的案例数据分析发现:遗憾的持续滞后性总让人对别离拥有更痛的领悟,那些被推迟的陪伴、咽下的真心话、未兑现的承诺,瞬间凝固成永恒的缺口。
(图片6:辩论友谊赛6)
双方辩手就遗憾与完整所为人生带来的利好与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以丰富的实例和数据支撑各自论点,从别离带来的痛苦与别离造成的珍惜等多方面阐述对人们造成的各种影响。正方强调别离带来的反思形成全面价值观,使阅历丰富,成长维度完整。反方强调别离并非主动追求,失去后再珍惜只会使遗憾更深厚,难以切断。双方交锋激烈,尽显辩论的魅力与深度,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友谊赛。
指导老师点评
本场友谊赛由来自人工智能学院的雷雨轩老师先对正反两方进行了点评,雷老师指出,正方应当根据四辩质询环节的关键问题“别离是否直接导致遗憾”以及“后悔和遗憾的关系”进行战场分割,进一步深化论点,以更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强化自己的立场。而反方则可以不将别离局限在生离死别,进一步拓宽讨论范围,涵盖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变迁。同时需要分清主动别离和被动别离界限,进一步探讨两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差异。以便在辩论中更准确地把握各自立场。
(图片7:辩论友谊赛7)
之后由教育学院辩论指导老师夏週昶皓老师强调:双方都需恪守辩论礼仪之根本原则,将尊重对手作为基本准则。发言时宜保持理性克制,以风度涵养展现思辨格局,此为获得评委认同与观众共情的底层逻辑。适度减少极端个例的引用频率,优先选取样本容量充足、数据来源权威的实证材料。通过构建具有广泛共识的论证框架,既能为观点交锋搭建有效对话平台,亦可帮助评委厘清论证主线,确保比赛呈现清晰的逻辑脉络。避免单边论证,深入剖析辩题的多重面向,建立矛盾观点的动态平衡,聚焦辩题背后的社会意义,注重辩证思考,深入探讨别离的多面性。
(图片8:辩论友谊赛8)
友谊赛最后,两位老师都对双方辩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发挥更好的表现。至此,2024第二学期的第一场友谊赛在激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相信在老师与各位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两院辩论队成员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在未来的辩论中,他们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深入挖掘辩题内涵,以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的发言,为观众带来更多思维的碰撞。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