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我校“三抓三坚持”的育人理念,加深大一学生对辩论的理解,提升辩论综合能力,深入落实辩论训练工作实施,推进本学期辩论训练顺利开展,教育学院大一年级于2025年3月31日、4月1日在晖华楼报告厅开展了辩论课程培训。
本次课程由教育学院辩论协会指导老师夏週昶皓主讲,大一带班辩论助理协同全体大一学生出席,共同开启新学期辩论训练的新征程。
(图片1: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培训1)
01 夯实辩论理论根基
(图片2: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培训2)
课程伊始,夏老师引领同学们走进辩论基础领域。从广义与狭义两层面阐述辩论概念,深入解析辩论本质。他指出,辩论既是观点的碰撞,更是思维与表达的激烈交锋。通过对“什么是辩论”“为什么要学辩论”“辩论的特点”等基础问题的剖析,帮助同学们构建起对辩论的清晰认知。
为助力同学们提升辩论水平,夏老师分享了多种有效途径,如推荐同学们阅读《中国哲学简史》书籍、鼓励观看华语辩论锦标赛等,并传授以评委视角观赛的方法,建议同学们从记录论点、梳理攻防等角度出发,提升辩论水平。
此外,夏老师引入辩论分类知识,详细讲解政策性辩论与传统辩论的差异,并以“门当户对是不是过时的婚姻价值观” 等辩题为例,拆解定义、前提、标准等六板块,让同学们初步接触到辩论的核心概念与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开启了一扇大门。
02 “需根解损”框架剖析
(图片3: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培训3)
课程中期,夏老师聚焦“需根解损:逻辑四重奏”展开详细讲解。夏老师首先介绍“需根解损”的理论基础,阐述其作为政策辩论中的分析框架,涵盖需(Need)、根(Inherency)、解(Solvency)、损(Advantages vs. Disadvantages)四个核心模块。
随后,夏老师对四个核心模块进行详细阐释:“需”指问题的存在性,可通过统计数据等方式证明,但要避免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根”是问题的根源性,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防止将表象原因误当作根本原因;“解”为解决方案的有效性,需提出可行方案并证明其能解决问题,规避方案缺乏操作性的情况;“损”是方案的损益比,要通过量化分析等手段权衡方案的收益与代价,防止忽视潜在风险。
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夏老师结合“救人案例”“校园外卖问题”进行“需根解损”分析示范,并列举常见逻辑谬误及应对方法,让同学们学会运用这一逻辑框架进行辩论分析。
03 辩题实战指导
(图片4: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培训4)
课程后期,夏老师以“师范生培养应侧重‘学科知识’还是‘教学法’”这一辩题为例,进行实战层面的辩论指导。
在核心矛盾方面,夏老师引导同学们从“二元对立”思维转变为寻找“动态平衡”,识别出辩题本质是内容与形式的资源分配矛盾。在逻辑骨架构建上,他强调定义精准化,明确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的概念边界。在论点构建环节,他展示了正反方核心逻辑链,并介绍运用数据、案例等进行实证填充的技巧,增强论点说服力。在攻防预判部分,他还教导同学们模拟对方攻击路线,同时设计削弱与重构、重构标准等反制策略,以引导同学们从更高层次思考辩题,提升辩论策略与临场应对能力。
(图片5: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培训5)
(图片6: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培训6)
至此,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育学院大一年级辩论课程圆满结束。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大一学生理解辩论的逻辑内核与实践要领。未来,大一年级教研组将持续推进辩论课程体系化建设,助力学生在思辨中成长,在论道中精进,真正践行“三抓三坚持”的育人使命。相信同学们也会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融会贯通到之后的辩论训练与考核中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