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彩图片

“三严三整”立标杆,垃圾分类焕新颜 | 教育学院垃圾投放点攻坚行动纪实

为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切实提升校园环境卫生水平,教育学院生态文明志愿者队在校生态文明总队和学院党总支的统筹引领下,指导老师尤玉龙的带领下,针对七、八(九)号楼垃圾投放点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将3月确立为“垃圾投放点整治月”,并启动了“三严三整”攻坚行动。

(图片1:垃圾投放点攻坚行动


行动中,我们严格实施多元化宣传引导、构建智慧化监管体系、严格完善立体化督查机制,重点整治了垃圾投放时间点认识偏差、非定时投放点位置误差、垃圾混投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

经过全体成员协同努力,在三月底前已全面完成了整改任务,实现了攻坚目标。

整改前:问题重重,亟待解决

01垃圾投放时间点认识偏差

尽管辅导员在班会上多次强调了学校既定的垃圾投放时间段,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认知偏差或对此不够重视,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垃圾投放。

02非定时投放点位置误差

由于七、八(九)号楼存在历史遗留及人流量大等问题,同时部分师生未能及时在规定投放时间点处理垃圾,并且对于全天候垃圾投放点的位置不够了解。因此,他们会在非垃圾投放时间点将垃圾带出宿舍,顺手扔在垃圾房附近,导致垃圾堆积现象的出现。

03垃圾混投不良行为习惯

在分类投放环节,存在可回收物、干湿垃圾混杂投放的现象。部分学生对分类标准认知不足,环保意识不够高,未能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整改中:全面推进,严格落实

01实施多元化宣传引导

在值班楼及宿舍楼宇张贴倡议书,并在八号楼点位配置喇叭语音播报设备,于非投放时段文明行为宣导。

同时,深入学生生活区开展“垃圾分类进宿舍”专项行动。通过分发告知书的形式,系统化宣导分类投放标准、定时定点投放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与责任认知,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02构建智慧化监管体系

推进“人防+技防”并行管理模式。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建立网格化巡检机制,同时,动员了我院112位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巡查,将巡查频次提升至每日四次,在非垃圾投放时间点蹲守严抓不文明现象,确保全时段、全区域监管覆盖无死角。

03完善立体化督查机制

依据值班楼持续出现的违规现象,我们不仅强化了入党积极分子巡查制度,还同步建立学生干部动态督查专班,开展非投放时段机动巡查。

同时,对违规行为实行教育引导与依规处理相结合,建立不文明行为公示制度,通过公告栏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整改后:焕然一新,巩固成果

通过宣传及教育引导,学生在规定时段投放垃圾意识显著增强,并且分类投放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开学第六周,七、八(九)号值班楼区域垃圾堆积频次呈持续下降趋势,由原来每周垃圾堆积的次数达30次以上,到现在的每周垃圾堆积次数降低至5次以下,累计降幅已达93%,卫生整治成效凸显。

垃圾投放点区域以往存在放置大桶后仍存在垃圾随意乱扔的现象,但如今已发生了显著转变。大部分同学已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的好习惯,并且在非垃圾投放时间,也能够自觉将垃圾投至全天候的投放点。

学院党总支领导慰问

清明收假第一天,教育学院党总支各领导特于中午12:00在七、八(九)号楼对我院生态文明志愿者开展了慰问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了解,以确保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工作有序进行。随后,他们与志愿者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她们的工作情况,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同时,老师们还深切关心志愿者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生活状况,贴心提醒她们要注意温差变化,及时添减衣物。此外,还准备了生活用品作为慰问礼物,以表达对志愿者们奉献精神的高度认可和感激之情。

结语

教育学院垃圾投放点专项整治行动已完成目标,但生态文明建设从不止步于短期成效,而是久久为功的长期行动。未来,教育学院生态文明志愿者队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协同管理,优化奖惩反馈机制,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在此呼吁全体同学,从规范投放一片纸屑做起,用点滴行动守护我们的绿色校园,共同绘制生态文明的长卷!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