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师生科研能力提升,推动教学研究创新发展,教育学院特邀孟婉秋老师和张丽老师于4月16日(周三)中午12:00-13:00在光华楼204教室进行市级课题和重点课程项目申报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聚焦上海市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和上海市重点课程申报的经验分享,为师生搭建高质量学习交流平台。
专题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的经验解析
孟婉秋老师围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经验展开系统讲解,结合自身成功立项案例,重点解析选题策略、申报书撰写技巧及评审要点。第一部分孟老师从“申报类别及条件”解析了不同项目类别申报要求的不同。第二部分为“选题对比和指南”,从哲社课题和一般课题作对比,分析了课题的性质和影响的区别。第三部分,孟老师用具体的研究案例《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及干预机制研究》来分享自己的选题经验。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概览”、“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经费分配”等部分详细讲解了研究的进程,为师生申报课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借鉴。
(图片1:孟婉秋老师分享课题申报经验)
专题二“上海市重点课程”项目申报的要点解读与实践路径
张丽老师则将针对“上海市重点课程申报”的政策解读与实操案例双线并行的方式展开分享。张老师先详细分析了《2024上海市重点课程申报通知》,通过对文本要求逐条分析,向师生阐明了申报方向和具体的细则要求。随后她重点介绍了实验实训课程,她认为高校应聚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开设课程应注重多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数学项目,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最后,张老师通过分析自己的申报经历,总结了申报重点课程时的关键要素,提醒大家要仔细解读申报要求,结合个人前期的研究成果,将理论部分切实转化为课程实践。张老师以详实的案例与务实的建议,为师生明晰了重点课程申报与建设的突破方向。
(图片2:张丽老师分享重点课程申报经验)
本次讲座不仅助力教师精准把握科研和课程项目申报规范,同时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通过案例解析与互动交流,丰富了师生从选题设计到材料撰写的过程性经验,进一步理解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融合路径。
文稿:寿嘉怡、王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