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坚定践行我校“三抓三坚持”的特色育人理念,扎实推进辩论训练工作的具体实施,并积极推动中英文辩论训练的广泛开展,借助辩论特色课程、进班指导以及每周的对抗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并锻炼了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
大一年级
特色辩论系列课程:
教育学院大一教研组于2025年3月31日、4月1日在晖华楼报告厅开展辩论特色课程培训。首次课程由教育学院辩论协会指导老师夏週昶皓主讲。夏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理解辩论的本质、分类及底层逻辑,帮助大一学生掌握辩论的核心要领。
(图片1:辩论特色课程培训)
(图片2:合照)
学习通建设:
大一教研组开设了学习通课程,涵盖赛制学习、经典辩论赛事观摩、四讲课程及课后台账作业等。通过布置观摩任务和话题讨论,巩固辩论知识,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线结合,为今后的辩论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辩论助理进班指导:
本学期大一年级共进行三个辩题的训练。每个辩题训练开始前,辩论助理会进班指导破题,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深入探讨辩题。落实每周进班指导,达成“一周一轮”的听训指标,每组同学根据得到的评价与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从而实现高质量训练。
专升本年级
学习通建设:
专升本年级秉承“短周期高效能”的理念,从构建坚实的基础论证框架出发,着力提升同学们的破题技巧,匠心独运地设计特色训练体系,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宝贵的时间里实现能力的迅速提升。运用学习通平台观摩经典赛事,积累素材与技巧,进一步提高辩论水平。
辩论助理进班指导:
在专升本辩论训练中,我们不仅注重训练内容,更重视同学们的学习体验。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门的辩论助理,他们全程陪伴学生展开训练,给予可行性建议,帮助同学们在辩论中找到方向、提升能力。辩论助理定期向带训辅导员反馈训练情况,持续优化训练模式。这种全程陪伴的模式,让同学们在辩论训练中不再孤单,每一次进步都能被看见,每一次努力都能得到回应。通过辩论训练,同学们不仅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内容质量,更在思维碰撞中收获了成长与自信。
(图片3:辩论助理进班指导3)
大二年级
学习通建设:
大二年级在日常训练中,依托学习通平台的强大功能,积极探索并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在线上部分,搭建涵盖“训前导学—训中强化—训后精进”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教研组则结合学院定位、专业特点与年级实际,个性化制定课程学习框架。
为此,我们特别针对中外专业学生,设计了融入英国BP议会赛制的版块,并提供了全英文台账素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演讲与辩论能力。
(图片4:学习通建设5)
“人人讲辩论”教案设计活动:
教研组结合师范生培养特点,组织开展“人人讲辩论”专项活动,分为训练阶段与考核阶段依次推进。
在训练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指导及模板,要求学生模拟“辩论助理”角色,独立完成破题分析、判准设立、立论构建及观点延展等完整教学设计流程,并以电子教案形式提交至学习通。在此基础上也鼓励学生将教案内容进一步录制为完整教学视频。
在考核阶段,辅导员随机抽取学生开展限时现场说课,重点考察其辩证思维向教学实践的转化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旨在贴合教育类专业学生说课、录课的基本训练要求,推动辩论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双向融合,全面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大三年级
“启明杯”辩论考核:
大三年级在日常训练之外,开设“启明杯”辩论考核,旨在以赛促训、以赛验训。杯赛采用交互式设计,以满足多样化的训练需求,通过比赛形式,着重锤炼学生在攻防策略制定、论点快速拆解与应对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严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强化考核对训练方向的引领作用。考核通过设计贴近专业实际的问题,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场景下思辨迁移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优化训练成效,并大力提升大三年级学生的现场应变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图片5:“启明杯”辩论考核1)
交互式辩论训练:
交互式考核积极响应了我校“4+4+1”的考核形式,大三年级教研组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小组持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对立视角中深度剖析问题本质,提高分析和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跨班协作与对抗,让不同思维习惯、知识背景的年轻头脑相遇,在观点交锋中学会理解差异、吸纳多元视角,真正体会“真理越辩越明”的深意。
大三教研组通过有序安排与督查跟进,确保大三年级学生在实战中突破,实现从“敢辩”到“善辩”的飞跃,辩出风格、辩出精彩。
(图片6:交互式辩论训练1)
至此,我院以“三抓三坚持”育人理念为引领,构建了多维度辩论训练体系。辩论训练不仅成为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提升专业素养的实践平台,更通过教案设计、跨班对抗等特色活动,推动师范生教学技能与思辨能力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训练路径,深化辩论育人内涵,助力学子在思辨中成长,在实践中卓越,为培养兼具理性智慧与教育情怀的新时代人才注入不竭动力。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