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海报)
2025年5月19日上午,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院长竺照轩作题为《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在院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参与本次讲座的有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校长助理滕薇、教育学院副院长张萌、艺术教育专业主任杨莹、多位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社会美育实践团队成员及各专业同学们,教育学院院长徐娟主持本次讲座。
(图片2:《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1)
(图片3:《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2)
讲座伊始,竺老师明确了美育与美术教育的本质区别。美术教育侧重于艺术技法的传授,而美育则旨在培养审美世界观,通过艺术激发人们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力。“美育的核心是表达--表达好奇心、热爱与情感,而非追求技法的完美。”竺老师强调,“儿童绘画没有标准答案,画即是目的,画即是方法。 ”
(图片4:《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3)
美育通过艺术这一载体,培养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正如18世纪末德国思想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所言:“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美育旨在培养感性与理智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不仅培养人们欣赏美,对“多元之美”的审美能力,更是通过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激发人对于世界本质、人生追求和合理价值之终极存在的一种感性获得和直观体悟。主讲人强调:“获得一种艺术性的理解世界、从容生活的能力。”以及“创造一种美的心境,美的生活,最终成就人的美好,也就是‘成人之美’”。
(图片5:《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4)
(图片6:《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5)
竺老师特别强调,成功的美育必须尊重人的天性。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只讲大方向,不说小细节;只说想法,不说方法;只引导,不纠错,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创作。一个合格的美育教师需要融会贯通美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保护孩子心中美的种子,让其健康自由地成长。
(图片7:《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6)
(图片8:《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7)
(图片9:《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8)
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以“通过艺术的教育”为核心理念,致力于让艺术成为滋养心灵的终身教育。通过艺术的教育可以:养成丰厚的艺术素养、发展想象和创造力、促进沟通和表达、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竺照轩老师随后分享了“乡村艺课”等多个案例,强调美育工作者需要进行大量的乡村美育实践,践行乡村美育,构筑校园美境,让艺术的心在乡间萌芽。乡村美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美境,二是美育,二者缺一不可。
(图片10:《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9)
(图片11:《通过艺术的教育——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10)
(图片12:合照)
在讲座的最后,竺照轩老师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是美育,给予在场的各位美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本次讲座圆满完成。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