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光,关于我们
心光志愿者队是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学院全新推出的志愿者队伍,以“汇聚微光,点亮心灯”为核心理念,充分贯彻原“三心”志愿队的“恒心,爱心,耐心”的志愿精神,汇聚原“初心”志愿队“从行开始,由心出发”的行动理念,共同集合而成如今“心光”,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教育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
团队与桃园街道、睦邻家园、沪上小小、上海美庭阳光养老院、挚光公益、爱承慈善驿站、凝馨社区邻里活动服务中心、太阳花社区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志愿者共计1700余人,发起各项志愿活动190余次,累计信用时数超5573小时,充分感受与践行志愿精神,共同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我们通过精心策划、专业执行和总结反思的工作闭环,确保每项服务都取得实效。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活动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校外志愿服务一览
桃园社区
桃园社区位于嘉定镇街道桃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志愿队进行了多次活动,例如为老党员读书、小区运动会、教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带小朋友进行活动等。通过每次的精彩活动,志愿者们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社区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1:桃园社区1)
(图片2:桃园社区2)
非遗活动
非遗活动主要位于嘉定区的拾尚创新嘉再生资源创意展示馆内,在拾尚创新嘉再生资源创意展示馆开展相关活动,每次活动前,志愿者们都会提前了解并准备相关内容。
在活动中带小朋友们一起了解非遗文化,以及有机会亲身体验非遗所带来的魅力,也让志愿者更进一步亲近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图片3:非遗活动1)
(图片4:非遗活动2)
沪上小小
“沪上小小”与志愿者队一同联合成功举行多次活动来丰富居民的社区生活,通过举行“世界水日亲子游园会”“‘警’彩科技梦,童‘芯’向未来六一主题活动”“家门口的运动会”等活动让孩子与家长关系愈发紧密,让孩子们感受快乐,也让家长感到舒心。
(图片5:沪上小小)
美庭阳光养老院
活动地点位于位于宝山区,在美庭阳光养老院中我们进行多次活动,带老人一起学折纸做手工,给老人带来表演,为他们带来快乐。
(图片6:美庭阳光养老院1)
(图片7;美庭阳光养老院2)
凝馨社区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上海嘉定工业区凝馨社区邻里活动服务中心是一家长期致力于为城市边缘地区外来务工(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成长支持服务的非政府组织(NGO),其目的是“愿每个童年都能得到陪伴”,我们共同助力孩子们能在一个温暖、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凝馨社区下设“麦芽堂”宝藏小屋、乐高课堂儿童志愿服务、个案信息家庭志愿服务、“在城长生活馆”教学活动几大不同板块,综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麦芽堂”宝藏小屋
“麦芽堂”宝藏小屋持续为流动儿童提供成长支持服务与便于活动的公共空间,其中主要包含手工与绘本绘画两方面。
在手工课上,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围绕喜爱的主题,打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创意作品;在绘本绘画课堂,志愿者则带领孩子观察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鼓励他们主动用画笔描绘眼中的美丽瞬间,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图片8:“麦芽堂”宝藏小屋1)
同时,“麦芽堂”宝藏小屋平时还不定时开展各项有趣活动,如四周年小屋生日会,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为小屋庆祝生日,共度快乐时光。
(图片9:“麦芽堂”宝藏小屋2)
在未来,小屋将开展一系列语数外不分科课业辅导志愿活动,欢迎志愿者们积极参与!
乐高课堂儿童志愿服务
凝馨乐高课堂以乐高玩具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完整的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沉浸于乐高的创意世界。凝馨社区为志愿者们提供全套教学材料,包括PPT课件、教案、课程计划及乐高教具,推进课堂顺利进行。
小老师们课前充分准备,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课堂中与孩子们积极互动,并能及时关注到每位孩子,建设了一系列充实、有趣的创意乐高课堂。
(图片10:乐高课堂儿童志愿服务)
个案信息家庭志愿服务
作为一项具有针对性、个别化的志愿服务,其活动形式是与凝馨负责老师一起进行家访,每次1-2名志愿者参与,形成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系,服务内容是关心爱护小同学、关注个案家庭的生活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情绪价值,并且帮助小同学的个性与成长需求,增强其自信心和归属感。
该志愿服务为同学们提供后续写论文所需要的切实的研究数据和丰富的个案家庭案例在各方面的研究方向,同时充分锻炼同学们的数据调查能力。
(图片11:个案信息家庭志愿服务)
“在城长生活馆”教学活动
“在城长生活馆”作为一项家庭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项目,服务对象为2-6岁的儿童,志愿者根据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表现特点为基准,围绕儿童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所需,设计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围绕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展开,在与家庭亲密互动的同时,提升志愿者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
(图片12:“在城长生活馆”教学活动)
在以后的课程活动中,我们将对课程计划进行“主题更集中、层次更深化”的持续改进,以若干个志愿者为一组的形式,围绕着一个同一个大主题,进行由浅到深的课程计划与教育活动。“在城长生活馆”希望能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对各项活动的兴趣,而非局限于语数外的单纯课业辅导,旨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充实、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
“太阳花”社区儿童志愿服务
“太阳花”社区的活动地点位于静安区共和新路340号的宝丰大厦,是上海最早发起同时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流动儿童社区中心;该社区致力于为上海5-15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多种类的的社区教育资源。
“太阳花”儿童志愿服务主要包含儿童钢琴辅导和“毛毛虫读书会”绘本阅读两项活动。
儿童钢琴辅导
在钢琴辅导中,由志愿者一对一教授小朋友关于识谱、节拍、简单弹奏等技能,教授小朋友们钢琴的相关知识,指导儿童进行钢琴联系和辅导,让流动儿童在上海有“家”的感觉,帮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
(图片13:儿童钢琴辅导)
“毛毛虫读书会”绘本阅读活动
在“毛毛虫读书会”中,由志愿者们组织带领小朋友们阅读绘本、演绎绘本,并开展一系列手工、绘画等延伸活动,在课后进行及时地课程情况总结。志愿者们自己进行课程活动的设计与规划,将绘本故事“带”到实际的课堂中,与小朋友们密切互动,在欢笑声中感受绘本故事。
(图片14:“毛毛虫读书会”绘本阅读活动)
校内活动实践
教育学院迎新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教育学院为2025 级新生入学报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团队提前布置场地,设置清晰的指示标识;准备报到物资,确保各类材料供应充足;同时,及时组织人员培训,明确不同岗位志愿者的职责,顺利推进整体迎新工作。
(图片15: 教育学院迎新入学教育)
“十人十一脚”大赛
教育学院精心筹备“十人十一脚”团体大作战,提前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布置比赛场地、准备比赛道具和奖品,并广泛宣传,组织各班级报名参赛,安排裁判和工作人员,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图片16:“十人十一脚”大赛1)
(图片17:“十人十一脚”大赛2)
“烦恼收集箱,回信暖心房”
志愿者队顺利举办“烦恼收集箱,回信暖心房”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匿名倾诉平台,丰富同学们校园生活。
(图片18:“烦恼收集箱,回信暖心房”)
三月雷锋月系列活动
为了深入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更好倡导天华师生传承雷锋精神、行”团学活动、“巧手塑绿意,志愿暖人心”阳光家园雷锋主题黏土创意DIY活动、“拆解新时代雷锋密码,知识盲盒挑战等你来”有料集市、“学雷锋,践初心,共筑美好校园”劳动教育包干区清扫活动、“三月春风常驻心,四季雷锋在行动”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学习雷锋精神”电影鉴赏系列活动等一系列丰富活动,激励着各位天华学子在今后的日子里将雷锋精神继续传承,让雷锋精神在天华校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片19:三月雷锋月系列活动1)
(图片20:三月雷锋月系列活动2)
工艺美院进校园志愿服务
本学院与上海工艺美院数码艺术学院联合组织、策划了一场精彩的联谊活动,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两校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双方打造一个互动与学习的平台;本次活动有效促进两校友谊长存,共同迈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图片21:工艺美院进校园志愿服务)
“给乡村孩子写封信”
本活动宗旨是让每一封书信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让每一份礼物传递温暖与关怀。志愿者与孩子结成“笔友”,用真挚的语言讲述生活见闻、生活故事,在寄出一封手写信件的同时,附上精心挑选的书籍或文具等礼物,构成了志愿者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情感联结,同时深深蕴含着细腻的爱与关心。
(图片22:“给乡村孩子写封信”)
劳动教育
在校园内组织志愿者部成员进行对本学院负责区域进行垃圾分类以及清洁包干区卫生环境,让校园更加干净清新,在每周都有不同部门的同学一起来帮助同学们拥有一个干净的校园。具体对文化长廊以及各学院所负责的包干区进行整理打扫,成为温暖同学的一股暖流。在文化长廊,轻轻拂去展示板上的灰尘,让那些承载着校园文化记忆的图文重新焕发光彩;于各学院包干区,仔细清理飘落的树叶和杂物,使地面恢复干净整洁。志愿者们手持清扫工具,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志愿者对校园的热爱,每一次弯腰都倾注着志愿者为同学服务的热忱。
(图片23:劳动教育1)
(图片24:劳动教育2)
惜取前缘,竞发新舟
回望过去,教育学院志愿者的队伍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留下了不少精彩瞬间,一场场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一次次精彩活动的逐步推进,风雨兼程,欢笑相伴,过往种种不仅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温暖印记,更是切实打造出了一支有爱心、能做事、想做敢做的志愿者队伍。
放眼未来,“心光”志愿队会带着这份累积的热情和责任,和教育学院更多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以志愿为灯、以奉献为火,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欢迎每一位心怀热忱的你加入“心光”,与我们并肩前行,让爱心传递到更多地方,共同撰写未来的精彩志愿篇章!
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