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口才是术,逻辑是道--滕薇院长谈“辩论”

新的一学期,辩论训练随着大一新生的加入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教育学院党总支在辩论之初,开展了辩论训练研讨会、辩论队伍成立会、赠书仪式等相关活动,教育学院教学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们一起为新学期的辩论训练而摩拳擦掌的准备着。

教育学院院长滕薇院长表示2018级同学已经热火朝天地融入到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中,积极参与我校三抓三坚持的一项重要活动——辩论训练。滕薇院长借参加2018级同学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时机,与在座同学分享和探讨了自己对中英文论辩比赛的理解

  

(图片1:滕薇老师赠书

滕薇院长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天华学院为什么要普遍地开展中英文论辩比赛?”她表示,从古论今,先秦的百家争鸣时期,读书人和有识之士经常在公共场合畅谈政治和哲学见解。正因为那个时代繁荣的争鸣文化,我们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后人无法超越的先秦文明,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不缺少思辨的元素。放眼世界,辩论又会让大家联想到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Discussion文化”,人们对待彼此观点的不同,不是采取回避和妥协,而是摊到桌面上,各自陈述理由和依据,在激烈的讨论中达到理解和共同进步。这种交流方式彰显了西方文化中开放、进步、民主的特征,也是年轻人应该借鉴和学习的。滕院长表示,天华学院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人才,坚持走国际化的办学路线,辩论可以让同学们发扬古人的思辨精神,学习西方的开放和民主。是天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华精神的一个铸造和弘扬。所以这一项活动成为了“三抓三坚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滕薇院长跟大家交流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论辩中,口才和思维哪一个更重要?换句话说,辩论更体现语言水平还是思想水平?”滕院长本人研习西方语言多年,有句话令她印象极其深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和传播文化内容。所以,她认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件外衣,语言表达的流畅和丰富固然重要,但是言之有物更加重要。如果二者必选其一,她更倾向于选择有深度的对问题剖析和思考,有逻辑的观点的呈现和论述。她表示,同学们要在有好的口才和语言表现的同时,更需要有独特的观察视角、批判性的思维、独一无二的见解、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而这些,都是可以在论辩中获得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些本领,同学们才有可能去组织丰富的素材,漂亮地抓住对手的弱点展开进攻和反击。所以,滕薇院长希望同学们对待辩论训练不仅仅止步于口才训练,更要多读书、多思考,培养高品质的思维素质

滕薇院长跟大家讨论的第三个观点就是:论辩可以提高情商。在论辩中,同学们经常会被批判,也可能表现得咄咄逼人,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占上风而得意,或者因为一场论辩失败而垂头丧气。滕院长亲切地鼓励大家:“一次次训练会让我们变得足够抵抗挫折,也能懂得宽容,表现出风度。”论辩的真正意义在于辩证地看问题,交换思想,交流观点,没有简单的输赢之分

  

(图片2:滕薇老师致辞

回忆起初一时首次尝试论辩的经历,她娓娓而谈:“我本是班级里口齿最伶俐的一个,却成为大家集体攻击的靶子,那天我很沮丧,以为大家都讨厌我。”后来滕院长在大学又参加过辩论比赛,依然是口才表现突出,却在最佳辩手的竞争中铩羽而归,评委们推选了一位语速较慢,声音远没有她响亮,发言量不及她一半的选手。“你口才很好,但你的逻辑不够严密”这句话是评委老师对她的评价,也是她希望同学们能规避的缺点。无论一个辩手语速再快,声音再响,都不是获胜的关键,只有通过多读书,提高修养,才能在论辩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图片3:滕薇老师发言1

最后,滕薇院长笑着说道:“也许今天向你们强调逻辑优先于口才,你们也还不能理解或接受。但也好在现在才大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论辩中,口才是术,逻辑是道。滕薇院长衷心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每一次论辩,不断提高论辩的技术,不久的将来都能成为论辩场上的得道高人!

  

(图片4:滕薇老师发言2

教育学院(处)供稿

编辑\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