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下午16:30,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育学院“心灵之灯”系列专家讲座在明华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弘扬五四精神,承担历史使命——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由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建良老师主讲。出席本次讲座的老师有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凯老师和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教育学院党总支代理副书记沈洁老师。参加本次讲座的同学为教育学院全体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们。
(图片:大合影)
讲座开始前,沈洁老师对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刘建良老师进行介绍。刘建良老师是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本科专业负责人、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刘建良老师兼任上海教育学会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和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职。
首先,刘建良老师以“五四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这一问题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而当时的青年则是这场社会革命运动的发起者。老师从参与五四运动的人物、五四运动的目的、五四运动的成果三个方面分别高度定义五四运动。他提到五四运动作为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为所有中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带来伟大的五四精神与传统,就如毛主席所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旧时代青年的“奋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那个百废待兴的初级阶段,响应国家的号召,赴往农村。他们知道之后的日子需要艰苦奋斗,但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就做出选择,这是他们爱国情怀与使命感的体现。
(图片:上海师范大学刘建良老师演讲)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谈及当今社会如何看待当代青年这个群体,刘建良老师明确表示“没有什么被淘汰的一代,也没有什么一代不如一代”。九零年代出生的我们,往往会被贴上不如老一辈人的标签,但老师解释道,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挑战、压力和机遇。他以在座的同学们为例,同学们的童年肯定因学业负担过重而不及老一辈的童年更加快乐;同学们处于这样快节奏的社会,以后也必定会有工作上的压力,就业是易事,就理想的业则是难事。刘建良老师认为,社会与我们需要相互理解,但我们更要有自信,因为我们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一批人,党必定始终关爱着使命的传递者,同时,党也将祖国与民族寄托于这群传递者。
最后,刘建良老师分别阐述了全党对当代青年的要求和期望。党的关心包含着让青年承担崭新历史使命的期望,在此之前,要做到理解新时代,搞清历史方位。再次,将个人追求与历史前进方向结合起来,老师将做法具体分为以下六点:
一、要树立远大理想;
二、要热爱伟大祖国;
三、要担当时代责任;
四、要勇于砥砺奋斗;
五、要练就过硬本领;
六、要锤炼品德修为。
刘建良老师强调要德才兼备,更要以德为先,才能够承担新时代、新使命,在祖国通往强国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讲座最后,沈洁老师向刘建良老师表达感谢,并对本次讲座做出总结。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好承担新时代使命的准备,发扬五四的伟大精神与奋斗传统,使五四精神得以传承,使新使命得以完成。
教育学院(处)供稿
撰文\杨钰琳
摄影\周嘉磑
编辑\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