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用充满创意的体育活动来强健我校学生的体魄,发展意志品质、培养合作精神、增加集体荣誉感,同时释放同学们的压力,为校园生活增添乐趣,由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健康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季“RUSH天华”大型校园竞技活动于4月26日15:00在操场正式开幕。
在四月的蒙蒙细雨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沈洁老师致开幕辞,艺术设计学院分团委书记刘婧老师、健康学院分团委书记徐红娟老师以及语言学院分团委书记沈美老师莅临本次活动并轮流发言,老师们纷纷对冒雨坚持参加比赛的成员们致以敬意并且提醒选手们在比赛期间要注意安全。来自各院的选手们也都拿出了极高的热情,展现出了天华学子的气势和精神风貌。
本次比赛分为若干赛段进行,选手们根据提示线索到达指定地点取得下一线索,并共同协作完成挑战。最后依据选手们通过最后一个关卡,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名,角逐出冠亚季军。
我院共有四组选手入围,他们是“刚哥冲”队、“火箭骚男”队、“亲亲,介意您直接获奖”队和“不拿奖品不回家”队。大家的队名都别有一番风味,同时也显示了各自对于比赛信心满满。
第一个项目是“球球大作战”在大操场举行,正如其名,选手们要将身上绑着的塑料盒子内的乒乓球全部抖出,一时间选手们都行动起来,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或跳或抖,或站或躺,看来为了争取时间,同学们都拼了呀!
第二个项目是“叠叠乐”在篮球场举行。选手们要在手均不沾地的情况下靠队员的帮助,将1.3米外的纸杯叠起来。选手们纷纷试探着去够杯子,这非常考验选手们的力量和配合,稍有不注意便要摔到垫子上了。由我们学院两位副辅导员组成的队伍轻轻松松的就完成了标准动作,一旁的同学甚是羡慕。
第三个项目“趣味羽毛球”在体育馆举行。选手们一人手持纸杯,另一人抛球,两人间隔三米,不能移动,共需成功投入四个球。这个项目难倒了不少同学,这对两人的默契度要求很高,脚下的地板由于天气原因也有些湿滑,有些队伍反复尝试始终不能成功,但他们不急不躁,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技巧,凭借坚持不懈完成了项目。
第四个项目“爱的魔力吸吸吸”在小剧场前空地举行。选手们需要用吸管传递铁环,别看只是小小铁环,也需要小心翼翼,相互配合,若是不留神,铁环就要溜走了。
第五个项目“晕中生智”在日华楼举行。游戏规则为选手们两人一组做大象鼻子旋转十圈,并用嘴撕下对方身上的便利贴,直到便利贴全部掉落。随后要进行数字华容道的比拼,此轮考验的是速度,我们教育学院“刚哥冲”队十分迅猛,第一个顺利地完成了项目,他们勇往直前,没有功夫停歇。
第六个项目“文化小达人”在文化长廊举行。这是选手们普遍耗时较长的一个项目,选手们抽取题卡且要补填五句诗词,所有诗词的答案都在文化长廊。选手们火急火燎地沿着文化长廊飞奔着找寻,他们迫切地想要找到答案,却迷失在诗书的海洋里,密密麻麻的文字让选手们晕头转向,此关卡的难度系数不容小觑。看着选手们焦头烂额地找寻也绝不放弃,使得在一旁的观众们由衷地赞扬他们的毅力与坚持。
第七个项目“穿针引线”在光华楼举行。这个项目要求两人一组同时转呼啦圈并用毛线穿回形针,此项目不仅仅挑战选手们的腰部力量,还考验选手们的眼力,细心的选手会更胜一筹。我院的“火箭骚哥”队十分迅速,转呼啦圈也特别卖力,一旁的志愿者们都在为选手们加油鼓劲,竞争尤为激烈。
第八个项目“豁出去”在小足球场举行。这个项目如其名,选手们一个个都要十分拼命,使出浑身解数过关。他们不仅要大胆尝试脚踩指压板,还要保护放在脸上的饼干,并且要双人配合挤气球,最后要用脸戳破保鲜膜。我们教育学院的不拿奖品不回家队也不甘示弱,一气呵成地完成了项目。全场都充满着欢声笑语,有些选手的气球因为风大被吹跑了,有些女选手因为力气不如男生,戳保鲜膜时非常困难,逗得大家眉开眼笑。
第九个项目“齐心协力”在大操场举行。游戏规则为每组选手用两人三足的方式,一人拿一边的绳子,以边跳绳边前进的方式完成100米直道,本轮需要两人配合默契,合作有方才能降低失误率。更需要选手们沉下心,稳住步伐,齐心协力迈向终点。教育学院的@亲亲,介意您直接获奖”队表现出色,夺得了本轮的第一名,也是“rush天华”比赛的第一名。衷心地祝福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汗水最终获得了回报。
无运动,不青春!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争伴随着掌声和欢笑声落下帷幕,大家在操场上挥洒着汗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无限活力!在本次比赛中,教育学院的团队们分别展现出了他们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教育学院团队增添了一份色彩。在此谨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学院向为本次比赛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志愿者们致以感谢!
最后,恭喜以下获奖团队:
冠军:教育学院“亲亲,介意你直接获奖”队——孙诗艺、张静
亚军:语言文化学院“Rw”队——蒋智汝、沈文雅
季军:健康学院“鸽王”队——黄泓浩、邓国骄
优胜奖:语言文化学院“乐瑶”队——邹乐仪、陈梦瑶
教育学院“火箭骚男”队——陈佳乐、郑子昂
教育学院(处)供稿
撰文\周萌、袁海懿、严沁、沈方怡
摄影\各学院摄影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