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和落实学校“三抓三坚持”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教育学院于2019年5月29日16:15分在晖华楼报告厅顺利开展“历遍山河,诗意人生”经典阅读推介活动。本次推介活动由黄毅老师主讲,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支部书记杨荻老师、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支部副书记姜婷婷老师以及教育学院18级的同学们。
黄毅老师以孔夫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开场,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学,好学,乐学”。他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心态是学习的关键。他表示今天每位到场的同学都是抱着乐学的心态来到这个讲座,每位同学都是知书达理的君子和淑女,由此引出今天推介的书籍《论语》。
(图片:黄毅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书籍)
黄老师讲道:谈起论语,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尚礼以崇仁”。黄毅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向孔夫子行了揖礼,并由此引出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尚礼。黄毅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论语》,强调“尚礼”的两点原因:一是源于孔夫子家乡鲁国“尚礼”的文化氛围;二是由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夫子有着迫切的复礼的愿望。接着,黄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礼”的三种功用:创造和谐、明确个人行为、提升文化修养。他认为,“礼”其实就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有了“礼”才有正义,有了正义才能做到“仁”,由此引出第二个话题“崇仁”。
黄老师向大家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仁”?接着,黄老师带领同学们观看了《孔子》影片的选段,并讲道:他眼中的“仁”,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是每个人严格要求自己,改善缺点,优化自己的过程;最后是一种理想中的境界。“仁”其实就是做人,“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便是“仁”。黄毅老师说道:《论语》不像诗词歌赋那样有着华丽的词藻,也不像小说那样有精致的情节,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最后,黄毅老师向大家推荐了几个适合同学们研读的论语版本,并呼吁同学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读懂《论语》,从中有所感、有所悟。
活动的最后,姜婷婷老师再次向黄毅老师表示了感谢,希望同学们多读经典阅读,从中体悟中国文化的内涵;深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孔老夫子、了解《论语》。
教育学院(处)供稿
编辑/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