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为培养学生敏捷思辨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每学期在大一至大三年级开展中英文辩论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在未来面对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下面我将从班级辩论训练的带训情况、带训思路、组织筹备、辩论训练与强化及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几个方面对本学期辩论工作做中期总结。
一、带训班组基本概况
本学期我共带训17个辩论小组,跨越17、18两个年级,主要带训任务集中在18级9个班组,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年级 | 18、17级 | 17级 |
班级(组数) | 18艺教1班(5组) 18艺教2班(4组) 17学前(中外)1班(3组) 17学前(中外)2班(2组) 17学前(中外)3班(3组) | 17学前(中外)班3支辩论队 |
总计 | 17组 | 3队 |
二、本学期中英文辩论训练思路及组织筹备
1. 训练思路:分层训练,各有重点
本学期训练任务集中在大二、大三年级,这些学生已经有了大一年级扎实的辩论训练基础,对辩论流程、辩论礼仪等辩论基本知识已经熟练掌握;故本次我的带训思路为18级重点落在分析辩题,训练思维;17级重点放在拔高质量,打辩论赛,不同年级训练侧重点不同。18级艺教班级课程多,空堂少,在前期走访宿舍排摸宣传中,结合18艺教课程压力特点,告诉学生不要局限于地点,在课下、宿舍能利用的时间就一起讨论,并建立线上讨论小组,攻克训练时间紧张问题。
2. 组织筹备
(1)班级辩论动员会
我于2019年10月16日上午召集17级辩论组长、骨干在光华楼304开动员会,下午在光华楼204召集18级所有学生召开动员会,传达本学期辩论训练的计划安排,点线面统一思想。本学期依然为两个辩题,每一辩题训练次数不少于3次,会议重点和17级组长说明分层训练及跨班比赛考核的内容,统一思想,让组长作为核心力量,更好的推进辩论训练;18级每位学生重点说明本学期辩论训练的次数以及辩论“试卷”填写标准。动员中向学生传达三次辩论训练形式可以进行创新,第一次训练时组长可带领组员先根据辩题构思框架,再根据每位辩手的特点进行材料整理,但注意第三次辩论训练必须是按照辩论流程的正规辩论。
(班级辩论动员会1)
(班级辩论动员会2)
(2)辩题选取:跟据学生兴趣,组长组织组员从本学期5个备选辩题中选出第一辩题。
三、中英文辩论训练第一辩题训练情况
1、训练方式:组长自行组织学生训练,提前将训练时间、地点发送到辩论训练组长群中,利用空余时间走进学生参与学生训练,要求学生每次训练真正的去思考,而不是流于形式读稿子;每次训练组长收组员破题讨论及素材的整理,严格根据我所要求的带训思路推进;定期召开组长骨干培训,共同解决各组出现的共性问题。
(贾孟云辩论指导考核1)
2、学生训练次数要求:17级与18级学生第一辩题的训练次数不少于3次;18级每组考核验收一次。
(贾孟云辩论指导考核2)
(贾孟云辩论指导考核3)
四、第一阶段辩论训练中期总结及展望
本学期所带班级辩题训练的重点落脚到对辩题的分析、思考以及全员的参与思考,而不是形式上的“表演、展示”,通过第一辩题的参与、观察与考核,我做如下总结:
1. 利用各种形式讨论、不拘泥于地点的辩论训练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训练,这对组长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各组长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多次培训提高组织能力;
2. 着重破题,训练中每个组员都要参与进来,发表了自己对于正反双方观点的想法,学生们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能抓住己方的重点观点来搜集思考利于己方观点的素材;
3. 注重考核评分,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地表现,赛场上临场发挥,逻辑关系更加缜密,在不断的反驳和反思中找到新观点,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学校的情况来进行驳辩,达到教育目的。
虽然不限辩论地点、形式,利用思维导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大脑去想去挖辩题、论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1. 学生知识面较窄,对一些辩题、论点的支撑素材单一,18级还出现具体到某一位同学来进行论证,容易出现人身攻击的情况,可见破题中找寻不到技巧,也没翻阅相关书籍,而只是单纯靠自己的“想当然”去论述;
2. 缺少逻辑思维的专业训练,在论述己方论点时,存在普遍的逻辑不缜密情况;
3. 大部分主席多由内向的学生担任,控场能力普遍较差。
因此,对下一辩题下一阶段工作的思考,我依然会采取思维导图训练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辩题的形式,利用院内辩论队资源培训组长怎么运用辩论技巧,教会怎么再赛场是记笔记,怎么把自己想到的驳斥点说清楚等方面进行培训,以点带面,教授给组内其他辩手;同时,更好的利用日华楼第一辩论训练室的资源,规范学生在计时软件的情况下,更好的把控节奏。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