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这个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千年以来,它为无数人所接受,口耳相传,奉为至理名言。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在很多人心中,书是一种良药。
但也有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一味盲目地读书很可能在无形中荼害人们的思想。本期“同学,论否?”聚焦“开卷有益/未必有益?”这一话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讨论。
首先,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的优秀回复及点评。
(图片1:优秀回复1)
点评:
这位同学的观点为“开卷有益”,来看看她是怎么论证自己的观点吧:
1.引用许多论据和名言证明第一个论点: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
2.运用反问句,深刻表达出了开卷有益的重要性以及必须性
3.基于第一个论点,继续深入提出第二个论点:读书利于写文章
4.最后指出没有书的危害:“如果一个国度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国度很有可能走向灭亡。”,再次强调“开卷有益”的观点。
(图片2:优秀回复2)
点评: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
她从“小说”切入论证了“泛泛读书,不如不读。”,说明了“走马观花式阅读,不能懂书之深意”这一观点,颇具巧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闲书不仅会使人学习退步,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其他同学的优秀回复:
(图片3:其它优秀回复)
在本期“同学,论否?”的回复中,30%的同学认为开卷未必有益,70%的同学认为开卷有益。
认为“开卷未必有益”的原因主要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味盲目地读书很可能在无形中荼害人们的思想。
认为“开卷有益”的原因主要是:书籍中的知识,是人们进步的阶梯。
同学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那最后就让我们来看看明言辩协组织部成员们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吧!
正方总结:
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读书,能够彻悟人生的好处;读书,能够洞晓世事沧桑;读书,能够广济天下民众;读书,能够深入科技殿堂。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在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一千余本,还到大英博物馆里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华罗庚开卷,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初中毕业时,就写出数学论文。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精辟地指出了苏家驹教授《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错误。
开卷必定有益,读书不仅仅能增长很多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书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反方总结:
盗版的学习参考书,书中病句、错句、错字很多,误导了学习者,并且给学习者造成了写错字、病句、错句的不良习惯。还有现在的一些广告书,它里面的一些内容夸大了产品的功能,误导了消费者购买,甚至有的还对消费者的身心和健康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想必这并不是有益的。
总而言之,正如作家赵树理所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掏金’”。 “开卷有益”并非不值得推崇,但若生搬硬套,犯了教条主义,反而会弄巧成拙。书有优劣深浅之分,人有聪慧愚钝之别,是否有益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记古训之时也须格外注意到——“开卷未必有益”。
下期预告: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总能看到相似的场景。在某个重大历史时期,面临着国家民族兴衰、群体生死的重大抉择,总会有一个或几个人物被推到了历史舞台,在那一瞬间,他摈弃了人性所有的弱点,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他们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改变了方向。那么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呢?
若同学们有自己新奇的想法和独特的观点,不妨登录“论否”APP,将自己的所言所想发布在评论区中,在线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吧!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
撰稿/杨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