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19世纪30— 40年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成熟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入工人运动,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192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上有了重大突破。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列宁在俄国首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证明了经济落后的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是完全可能的。苏联模式有一定的历史功绩,又有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弊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的实践。人们从实践中吸取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探索过程中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是对马克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总结建国以来正反方面经验,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进行不懈的探索,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通过这次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让我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晰的概念。说明,社会主义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这都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希望我们新青年,都可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里程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19级学前教育4班秦歌
学前教育学院(处)供稿
撰文/秦歌、部分来源网络